赵小琪,湖南邵阳人。男,研究生学历,博士学位,现任十大网赌信誉网址大全教授、博士生导师;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、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助理、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、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、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、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会议评审专家、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等;主要从事20世纪中西诗学比较、比较文学形象学与台港澳暨海外华语诗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。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、苏州大学、武汉大学获得文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,2003年进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站学习,2006年出站。
已出版《台湾现代诗与西方现代主义》、《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》、《西方话语与中国新诗现代化》、《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》、《中国现代诗学导论》、《比较文学教程》、《当代中国台港澳小说在内地的传播与接受》、《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》、《台港名家名作选读》、《20世纪外国文学经典导读》、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》等专著、教材十余部;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文艺研究》、《社会科学战线》、《天津社会科学》、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、《民族文学研究》、《社会科学辑刊》、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、《广东社会科学》、《贵州社会科学》、《福建论坛》、《江汉论坛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,十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》、《文艺理论》、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、《鲁迅研究年鉴》、《作品与争鸣》等刊物全文转载;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《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》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《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的中国想象研究》等国家、省部级项目,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《19世纪以来中西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研究》。
参与完成的成果《1898—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》获首届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,独立完成的《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》、《民族文学中的宗教——巫鬼文化》、《鲁迅小说的寓言性》先后获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三等奖、广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青年奖、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、广东省第二届鲁迅研究论著奖三等奖,主持完成的论文《艾芜早期小说中的文化想象》、论著《中国现代诗学导论》先后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、湖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主讲的《比较文学方法论》被评定为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精品课程,2011年被评选为武汉大学第二届“我心目中的好导师”十佳导师第一名。 2017 年,主讲的《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》被评选为国 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 2020年,主讲的《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》、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》被评选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。
二、 主要论文、著作目录
(一)论文
1、《梁宗岱纯诗系统论》,《文艺研究》2004年2期(cssci期刊)
2、《边域小说中的现象: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》,《文学评论》1990年第4期(cssci期刊)
3、《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》,《文学评论》2004年第5期(cssci期刊)
4、《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》,《文学评论》2003年6期(cssci期刊)(合撰)
5、《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》,《人民日报》2003年4月1日
6、《鲁迅研究的新著》,《人民日报》2003年6月1日
7、《接受与过滤: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03年第5期(cssci期刊)(合撰)
8、《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》,《文学评论》1999年青年学者专号
9、《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》,《外国文学研究》2003年3期(cssci期刊)人大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》复印资料2003年9期全文转载
10、《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》,《上海文论》1990年第6期
11、《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1993年第2期(cssci期刊)人大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》复印资料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
12、《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》,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5期(cssci期刊)
13、《金钱和金钱崇拜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01年1期(cssci期刊)人大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》复印资料2001年全文转载
14、《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》,《学习与探索》2000年第6期(cssci期刊)
15、《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》,《外国文学研究》2007年第1期(cssci期刊)(合撰)
16、《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》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(合撰)
17、《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》,人大复印资料《文艺理论》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。
18、《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1991年第2期(cssci期刊)人大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》复印资料91年第9期全文转载。
19、《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(cssci期刊)2005年第1期
20、《<野草>的超现实主义倾向(上)》,《鲁迅研究月刊》2002年11期(cssci期刊)(2002年《鲁迅研究年鉴》全文转载)
21、《<野草>的超现实主义倾向(下)》,《鲁迅研究月刊》2002年12期(cssci期刊)(2002年《鲁迅研究年鉴》全文转载)
22、《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3年1期(cssci期刊)
23、《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》,《江汉论坛》2003年8期(cssci期刊)
24、中国现代诗学权力场域中的科学理性思维论,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来源刊物)2016年第4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6年第11期摘要转载)
25、《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》,《江汉论坛》(cssci期刊)2004年8期
26、《<野草>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2004年1期(cssci期刊)
27、《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,2004年2期(cssci期刊)
28、《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》,《外国文学研究》,1992年第3期(cssci期刊)人大复印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1992年第12期全文转载
29、《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08年第1期(cssci期刊)
30、.《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---评高擎洲的<中国现代文学论集>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(cssci期刊)2007年1期
31、《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00年第6期(cssci期刊)
32、《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》, 《中国文学研究》2001年第3期(cssci期刊)
33、《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》, 《诗探索》2002年第1期
34、《普实克与夏志清中国现代诗学形象建构方式论》,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14年第6期(cssci来源期刊)合撰
35、《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》,《中国文学研究》,1991年第2期(cssci期刊)
36、《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》,《中国文学研究》,1992年第3期(cssci期刊)
37、《当代台港澳新诗的现代性中国形象建构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4年第4期(cssci来源期刊)
38、《法国现代主义文学想象中国的方式论》《安徽大学学报》2014年第3期(cssci来源期刊)合撰《社会科学报》1425期摘录
39、《普实克与夏志清中国现代诗学权力关系论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14年第5期(cssci来源期刊)
40、《<野草>的狂欢化色彩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2007年年第4期(cssci期刊)
41、《互文性:鲁迅的<野草>与<苦闷的象征>的译介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07年年第4期(cssci期刊)
42、《现象学视野下<野草>的意义生成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,2004年第4期(cssci期刊)
43、《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》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,2007年第5期(cssci期刊)(合撰)
44、《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》,《学习与探索》,2007年第5期(cssci期刊)
45、《中国现代诗学的内结构与外结构论》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2015年第3期(cssci期刊)
46、《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2008年第6期(cssci期刊)
47、《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,2009年第1期(cssci期刊)
48、《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—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09年第6期(cssci期刊)
49、《二律背反: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》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,1989年第3期(cssci期刊)
50、《变革与悖论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1999年第3期(cssci期刊)
51、《无目的的目的——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99年第4期(cssci期刊)
52、《鲁迅小说的寓言性》,《鲁迅研究月刊》,2000年第5期(cssci期刊)
53、《消解与重构——“后新诗潮”诗歌对“本体”的瓦解与重建》,《当代文坛》,2000年第2期(cssci期刊)
54、《四十年代文学中“家”的寓言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00年第8期(cssci期刊)
55、《“十七年”诗歌的现代性价值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5年第4期(cssci期刊)
56、《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“中国形象”的对读》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(合撰)
57、《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<台北人>新读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,2009年第11期(cssci期刊)
58、《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10.3(cssci期刊)
59、《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10年第5期(cssci期刊)(合撰)
60、《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10.5(cssci期刊)
61、《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的中国想象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15年第4期(cssci期刊)
62、《姚雪垠<长夜>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(cssci期刊)
63、《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11年第11期(cssci期刊)
64、《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13年第2期,《人大复印资料》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
65、《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》 ,《文艺评论》,2005年第2期
66、《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》主持人语 《安徽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3期
67、《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》,《安徽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3期(合撰)
68、《阎连科作品英译者权力实践论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2015年第5期(cssci期刊)(合撰)
69、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的历史记忆论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16年第5期(cssci期刊)
70、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的诗性思维论,《福建论坛》2016年第9期(cssci期刊)
71、1842—1919年德语文学中的三种中国空间形态论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17年第4期(cssci期刊)(合撰)
72、《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的中国人文空间的二重性》,《暨南学报》2017年第5期(cssci期刊)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7年第11期论点摘编
73、《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》,《安徽大学学报》,2010年第2期
74、《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》主持人语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,2010年第2期(cssci期刊)
75、《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中国社会空间的二重性》,《福建论坛》2017年第5期(cssci期刊)
76、《代际冲突中当代台湾地区诗人的中华族裔意识论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7年第8期(cssci期刊)
77、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的中国物质空间二重性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17年第6期(cssci期刊)
78、再现式想象: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旅游经验中的现实中国形象,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2018年第4期(cssci)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(人大复印资料)全文转载
79、1842-1919年德语文学想象中国的动力机制论,《福建论坛》2018年第2期(cssci期刊)合撰
80、类比想象: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诗歌中的象征中国形象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18年第9期(cssci期刊)
81、论1842-1919年德语文学对中国的变异式想象,《中外文化与文论》(cssci)2018年6月第38辑合撰
82、《跨学科文学研究》主持人语,《安徽大学学报》,2010年第2期
83、从第三只眼睛看现代中国民族文化的主体建构,《现代中文学刊》2018年第5期(cssci扩展版)合撰
84、系统论视角下诗歌意象理论的建构:体系与方法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9年第2期(cssci)
85、变异式想象与四界混融: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笔下的奇幻性世界,《福建论坛》》2019年第8期(cssci)
86、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中国想象的功能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20年第1期(cssci)
87、新诗传播与接受中的治疗功能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20年第4期(cssci期刊)
88、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的美国漫游模式论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20年第4期(cssci期刊)合撰
89、日本作家凝视台湾的自我防御机制(1895—1945),《东疆学刊》)2020年第4期(cssci期刊)合撰
90、《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13年第2期(cssci)
91、《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12年第1期(cssci)
92、中国现代诗学权力场域中的直觉感悟思维论,《当代文坛》2016年第2期(CSSCI来源刊物)
93、中国现代三大诗学思维论的对峙与互渗,《安徽大学学报》(CSSCI来源刊物)2016年年第3期(cssci期刊)
(二)著作
1. 《台湾现代诗与西方现代主义》,武汉: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。(独著)
2.《当代中国台港澳小说在内地的传播与接受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(第一作者)
3.《 比较文学教程》(主编)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(第一作者)
4.《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》(主编),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(第一作者)
5. 《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—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(第三主编)
6. 《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》(主编),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
7.《台港名家名作选读》,赵小琪、王宁宁主编,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(第一作者)
8. 《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》,赵小琪、王宁宁主编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。
9、《20世纪外国文学经典导读》,赵小琪、王宁宁主编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。
10、《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》,赵小琪、张晶、蒋金运著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。
11、《中国现代诗学导论》,赵小琪、张慧佳、徐旭等著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。
12、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》,赵小琪主编,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。